在光与影中演绎不凡人生

知识 3 2025-11-07 05:38:41

  

本文转自:楚雄日报

赵以正:

在光与影中演绎不凡人生

扫码看更多

本报通讯员尹正斌摄影报道

开机箱、光影支脚架、中演调设备、凡人拉银幕,光影老赵行云流水,中演一气呵成。凡人几十年如一日重复,光影已让他形成了行为习惯和动作记忆。中演

这一次,凡人来自南华县龙川镇58岁的光影赵以正给乡亲们带来了两部电影,一部是中演战争题材的《生死坚守》,一部是乡村振兴题材的《六十一》。

在电影放映间隙,凡人老赵说:“自己负责龙川和雨露两个乡镇共31个行政村的光影电影放映任务,每个行政村每年12部电影,中演全年放映场次全部加起来达370多场。凡人”

谈到放映历程时,老赵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放的是16毫米的胶片电影,这种设备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看电影早已成为百姓家中的寻常事,我们的露天电影也就没多少人来看了。”说这话的时候,老赵的眼睛里闪着光,既有骄傲和荣光,也有黯然和神伤。让人的思绪仿佛也跟着老赵回到了那个年代某个盛夏的夜晚……

“放电影啦!放电影啦……”夜幕在孩子欢快的叫声中落下,而银幕则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亮起,穿背心的年轻人,摇蒲扇的老人,扎麻花辫的姑娘和十里八乡卷着泥裤腿赶来的老乡,他们相聚在晴朗的星空下,注视着黑白跳跃的画面,或欢笑、或哭泣、或欣喜、或悲伤……原本静谧的乡村之夜,因为那一撮光亮和人群,成为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种人生。已经记不得有多长时间没有像今晚一样用心地去看一部电影和聊聊电影了,喜欢看或不喜欢看。但每一部电影都是一段时光长廊,当怀着平静的心慢慢地回味时,总有那么一瞬间,会被电影里的一个人物、一个镜头、一个场景或者一段音乐所震撼,并深深地刻进整个人的心路历程当中,然后悲喜自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在农村还没有完全普及,在繁复而辛勤的劳作之后,农民们最奢侈的享受就是看露天电影。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还有自带的小板凳,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有些影片虽然已循环播放了上百次,但足以驱散人们日间的疲劳,依旧能抚慰人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是当时广大农村可以品尝到的上等“文化大餐”。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赵才找到了这份工作的真正意义。

作为“文化惠民、电影下乡”的一线传播者,基层电影放映员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点亮了乡村的夜色,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虽然没有红地毯、没有电影奖,但从1986年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至今近40年的光阴里,电影放映员赵以正,用沉淀半生的光影情怀,播放电影近10000个场次,把自己的青春和梦想作为执念扎根电影事业,演绎出了光与影的感人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为「声道影视网」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altonent.com/html/10f84699143.html

友情链接